合作项目简述
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为消费者与生产制造企业提供了良好的交流与互动平台,使用户深度参与到商品设计成为了可能,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让制造企业来设计产品,而是希望通过互联网让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开发并生产出准确满足自己需要的产品,即所谓「个性化定制」。在美国预测的「改变未来的十大技术」中,「个性化定制」被排在首位,其市场地位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另外,面向个性化定制的智能制造可重构生产系统也是中德智能制造技术与标准对接的重要内容。
为了实现个性化定制的规模化生产,面向个性化定制的自适应可重构生产系统需从根本上打破传统刚性生产系统中各层之间的紧耦合关系,德国 SAP 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共同提出了自适应可重构智能制造技术体系,打破了传统固化的产线生产模式,使个性化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成为了可能。
在中德双方技术联合攻关的基础上,本项目采用「关键技术攻关 - 相关标准制定 - 验证平台搭建 - 标准验证」的研究路线,针对个性化定制的规模化生产的需求,共同搭建了支持个性化生产的自适应可重构生产系统验证平台对标准进行验证。本项目通过研发自适应可重构生产系统中网络可重构技术,工序工步可重构技术及支持该技术的边缘控制器,管理软件纵向集成技术及管理软件快速重构技术,进而提高大批量个性化定制的生产效率、缩短交付周期。因此迫切需要推广此技术、标准和项目。
合作项目展望及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SAP 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合作也在逐渐深入。以双方优势的技术与产品为基础,共同打造的面向工业 4.0 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正逐步走向市场,为更多的企业量身打造智能工厂定制化生产场景,为企业解决目前日益呈现的个性化定制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与传统刚性生产线的矛盾,满足消费者由众多个性化配置组合而成的定制化产品的快速、规模化生产需求。接下来双方将以各自的技术研究为基础,总结并凝练中国/国际标准草案,在双方合作搭建的支持个性化生产的自适应可重构生产系统验证平台中对标准进行验证。
SAP 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将打破双方技术的边界,进行技术融合,形成面向个性化定制的自适应可重构智能制造技术体系,进而凝练形成相关标准体系,实现中德双方标准的对接与融合,标准验证的对接与融合。以双方研究的自适应可重构智能制造技术体系为基础,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行业推广。SAP 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双方的合作成果提升了我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为探索适应中国现状的智能制造技术标准体系和针对个性化定制产品快速、规模化生产的新模式,推动离散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